开启操作区
http://www.zgzcmh.com/channel/14225122  [复制地址]   [收藏▼]
现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2012年影响汽车后市场的政策法规大盘点
2012年影响汽车后市场的政策法规大盘点

2012年影响汽车后市场的政策法规大盘点

        纵观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国内企业在专业化和品牌化等方面认识不足,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上。同时,营销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成本优势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整体发展。


  回顾2012年,汽车后市场相关条规相继出台或者筹备立法,为企业“有法可依”开启了一条规范化的道路,也为市场健康发展引路。


  ●国内首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我国于2012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确规定了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依次督促汽车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减少车辆空气污染。


  编辑简评:


  中国人对于汽车空气污染问题一直都不太关注,但它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却不少。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国外的一项研究测试更是表明: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这6个月内,可导致乘车者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车祸。


  一项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对国内新车空气质量超标的担忧一直存在。多达52%的人认为9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空气污染,并可能损害健康。因汽车空气污染,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许多人甚至在身体出现病痛之后,并不知道罪魁祸首来自汽车空气污染。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空气污染迟迟难以得到重视,跟国内汽车消费文化还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国内消费者往往更加重视产品配置和价格,因而忽略了车内空气质量这些“细节”。从厂家来说,没有严格法规的约束,自然不会给予更多重视。更为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缺乏权威的检测机构,无法给出合法的鉴定结果。


  “我国虽然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这一标准只具有推荐性而不具备法律约束,这差不多只是一纸空文,而不会促进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汽车专家贾新光说。因此在政府没有出台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控制关口落在了整车厂的采购标准上,为控制好车内空气质量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反观欧美等国,他们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更加注重从源头把关,对内饰材料有严格强制标准,且要求汽车生产商使用无污染的水性漆和相对环保的胶粘剂。而且欧盟许多国家也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


  ● 儿童安全座椅新国标


  我国首部《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国产车辆必须装配符合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接口,并对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和销售做出规范。


  编辑简评:


  欧美国家针对儿童安全座椅有强制性的执行标准,而我国之前对于儿童乘车安全方面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新国标出台前,儿童安全座椅市场并不规范,儿童安全座椅质量的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在儿童座椅选择购买上造成较大的困惑。


  随着我国首次出台有关儿童安全座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对正处于起步状态并且鱼龙混杂的中国儿童安全座椅市场而言,首次进行了统一规范。


  随着儿童安全座椅逐渐被大家关注,有关儿童安全座椅的一些问题也被慢慢地反应出来。从汽车之家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在我国汽车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很低。在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仅占到三成,为30.6%,如果细分到按城市级别划分的话,一线城市的使用率高一些,达到37.5%,其它城市则只有32.1%。


  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在儿童安全座椅上,我们呼吁消费者、国家以及生产商三方面都要同时努力。消费者需要提高使用安全座椅的意识;厂家要杜绝生产偷工减料的儿童安全座椅;国家也要加快更多强制性规范的出台,加强监管,也可以像德国的ADAC一样,开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测试。通过三方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到:
留言板
我要留言:
称呼: 匿名 (您还可以输入 200个汉字。)
联系方式:
视觉焦点